美国控制着IP地址分配、管理着国际互联网的根域名,主导着网络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这使美国在网络空间上拥有了绝对的压倒性优势,这种优势转化成一种巨大的权力,表现为其不受节制的大范围窃听和监控,以此实现自身的网络信息霸权。美国早在1970年代就被披露了“三叶草”项目,2000年和2001年被披露了“食肉动物”项目和“梯队”项目。“斯诺登事件”曝光的“棱镜”计划仅是美国信息霸权的冰山一角,除此之外,还包括了“旅伴”和“肌肉发达”等计划。其监听的内容从电子邮件、电话记录、通讯录、社交网络信息到手机定位信息,监听对象从美国公民、外国公民到外国领导人,其中,中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墨西哥、巴西和西班牙等国家的领导人电话都在美国的监听范围内,“无处隐藏”是美国监听全世界的最好写照。
美国实施网络监控和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有以下三种:一是直接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获取。“棱镜”项目便相继与微软、雅虎、谷歌、脸谱、PalTalk、YouTube、Skype、AOL和苹果等9家互联网公司合作,数据将通过这些公司的服务器以电子方式传输给政府,有时一些公司的服务器还会建立独立的安全入口,便于政府调取信息。
二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特别机构主动、秘密、远程入侵获取信息。美国国家安全局早在1997年就下设了“获取特定情报行动办公室”,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秘密入侵目标计算机和电信系统、破译密码、攻破受保护目标计算机的安全系统等,窃取存储在目标计算机中的数据,然后复制目标邮件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和通过的数据流量,来获取境外目标的情报。美国国家安全局与国防部在2003年与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签署《网络安全协议》,规定电讯企业要在美国本土建立“网络运行中心”,美国政府官员可以在发出警告半小时内进入查访。
三是通过光缆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数据。全球的通信流量大部分经过美国,目标数据流很容易地流入或流经美国。以支撑全球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的海底光缆系统为例,自1988年12月开始,第一条跨洋海底光缆(TAT-8)进入商业服务,从那时起直到2008年,欧美公司垄断了全球光缆市场,其铺设的海底光缆普遍发端于欧美发达国家,或者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枢桥接点。虽然自2008年开始,相关公司将投资方向转向了基础设施薄弱的非洲等地区,但欧美公司垄断海底光缆的事实没有改变。目前,全球网络空间的海底光缆线路是以美国为核心节点连接起来的。一个数据点从一边到另一边,一定经由美国,美国可以随时截取获得信息数据。
美国正是利用其在网络空间中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,通过穿过“棱镜门”软件便道,翻越路由器“陈仓暗道”,进入智能手机“芯片天窗”,在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肆意行动,事实上,美国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实实在在的最大威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