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印尼鹰视野

雅加达洪灾后,小心预防这些疾病、传染病!

雅加达元旦暴雨引发洪灾,虽然目前雨已停歇,但雅加达北区依然泡在水里,截止至1月3日,死亡人数超过40人,约3.5万雅加达居民在政府临时救灾点避难。这是雅加达自2013年以来最严重的洪灾。洪灾对环境和卫生的破坏性影响极大,可引发多种疾病的爆发。通常洪灾后的一周内是疾病爆发的高峰期。


本文会介绍洪灾常见病、几种印尼全境便利店、中药店能方便买到的常见药品、以及预防洪灾后疾病的要点。


皮肤病


皮肤病是洪灾的常见病之一。雅加达洪灾导致污水泛滥,民宅、车辆浸泡在污水之中。居民手足接触污水、浸于污水之中,容易引发慢性湿疹、接触性皮炎(contact dermatitis)、皮肤癣。同时,积水可造成蚊虫大量繁殖,居民被叮咬后引发虫咬皮炎(insect bite dermatitis)。

湿疹及皮炎症状多为出现皮肤瘙痒、皮肤上出现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渗出透明液体。患者需保持皮肤干燥,避免接触污水,减少摩擦。外敷可选择中药“老鹳草软膏”。


病情严重咨询医生后口服抗组织胺药(Antihistamines)或皮质类固醇药(Steroids)。


因灾后环境污染真菌感染,接触不卫生污水、物品、以及印尼温暖潮湿气候引发的手癣、足癣等皮肤藓病可外敷“净肤膏”。遵医嘱内服维生素A或抗组织胺药。


此外,被洪水中的杂物划伤容易导致破伤风。伤口可以先用清水清洗,之后用碘酒、酒精进行消毒。 


腹泻


洪水后因饮用被污染水源的水,食用不卫生的食物容易导致腹泻。而引发腹泻的细菌能够在湿热的污水中存活数天。有居民表示水龙头里的水在洪灾后变浑浊,因此只饮用矿泉水。


因洪水受凉、外感暑湿型腹泻,以及暴雨引起的受寒感冒、暑湿感冒可服用“藿香正气口服液”。若急性肠胃炎、恶心呕吐可服用“枫蓼肠胃康颗粒”。

请勿食用经洪水浸泡过的食物,停水停电后也不要食用冰箱里变质的食物。请勿直接用被污染的水清洗食物或碗筷,也不要用来漱口。


可以用净水片将生活用水消毒,也可煮沸后再使用。


痢疾


传染性的痢疾在2007年雅加达洪灾时爆发。泡在洪水中的动物尸体腐烂,蚊蝇大量聚集。


苍蝇携带痢疾杆菌等病菌污染食物,造成痢疾杆菌在食物上繁殖。人吃了苍蝇接触过的食物,或接触污染水源,就会染病。洪水也受到粪便污染,居民的手接触过含有细菌的污水,再以手抓食物,就有可能“病从口入”。


治疗请遵医嘱服用黄连素联合诺氟沙星(Norfloxacin)。痢疾患者必须及时就医治疗,否则可能会脱水、休克、损害脏器等。

钩端螺旋体病


水源传播的疫症,由洪水中的致命病毒引发。患者在洪水中涉水行走,接触了被鼠类或家畜尿液污染的水,病毒通过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。


钩端螺旋体病早期症状是头疼、发烧、淋巴结肿大、发冷、呕吐。病情严重时会破坏内脏导致肺出血、心肌炎、全身出血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。患者需要及时就医,由医生密切观察病情。


登革热


因洪水无家可归的居民聚集在救灾点,积水也让传播登革热的伊蚊滋生。若灾民经伊蚊叮咬,则会引发登革热疫情。


目前,登革热并无特效药能够治疗,医院也只是支持性疗法。网络有民众分享偏方,但并未经临床试验证实有效,若怀疑感染登革热,还请及时就医。


感染初期症状:头痛、发烧、全身酸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。


这些症状容易引发体内缺水的状态,这是造成病患重症、死亡的重要因素。部分患者补充水分并卧床休息可自然痊愈,但得过登革热或有其他慢性病,则有可能引发登革热重症,重症可引起内内出血甚至死亡。警示症状包括:呼吸困难、严重腹痛、持续呕吐、出血等必须马上就医。


疟疾


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,蚊子叮咬病源携带者后再叮咬传染其他人。主要特点是反复周期性发作的发冷、之后发热、头痛、全身大汗。


2018年,印尼的龙目岛地震后8月下旬就爆发了疟疾,当时有超过百人患病。医生通常根据病情以及疟疾种类使用抗疟药为患者进行治疗。

洪水后的疾病预防


1. 避免接触污水

若需走过污水也应穿好雨靴、胶皮手套等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污水。


印尼小孩跳到水中嬉戏,这是有卫生隐患的,接触污水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皮肤病、痢疾等。


2. 清洁家居环境

若家里被洪水浸泡过,应将地板、家具、衣物等消毒清洗。

住宅内也排除污水、积水,避免蚊虫滋生,传染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。如需外出穿防雨鞋、裤,带胶皮手套,每隔数小时需涂抹驱蚊剂,室内喷洒除蚊喷雾、挂好纱帐。


3. 注意饮用水及食品卫生


尽量喝瓶装水、开水,不要饮用生水,也避免用可能被污染的水清洗食物、漱口等。


装食物和水的容器也需进行消毒并保持清洁。食用包装食品时,手尽量不要直接接触视频。饭前饭后一定要注意洗手。经污水浸泡的散装食品、腐败变质的食物、包装破损的食物请勿食用。


本文为印尼鹰视野Indoeagle.com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编写资料来源:世界卫生组织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、联合国新闻、雅加达邮报等。 如果想加入、投稿(一张照片搭配几行字、自己的故事)或在群里和印尼及新加坡的小伙伴一起交流,请加微信号:yinnixiaoying联络或进印尼微信群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